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

救救河川 -救救台灣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

永續(評)090-038號
中華民國九十年四月四日
April 4,2001

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特約研究員 邱文彥 


史博館與聯合報合作推出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」特展,展示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兩河流域的精彩文物。河川,像是大地之母的臍帶,自古以來孕育世界上重要的文明。除了兩河流域外,埃及的尼羅河、印度的恆河、中國的黃河和長江等流域源遠流長的高度文明,其發展都與水量豐沛、富有生命力的河川脫離不了關係。這些河川週期性的氾濫,補充了流域內土壤養份、豐裕漁產,也維繫了當時農漁社會的主要經濟產力。人與河川就在這種尊崇自然律動的和諧互動中,發展出傲人的文明。


反觀台灣,我們的教科書中,都說台灣山高坡陡,河短水急,雨量豐枯不均。從水資源的經營管理的角度而言,毫無疑問應該優先保育山林、涵養「綠色水庫」;同時設法讓水流減緩,儘量補助到地下含水層中,以充裕「地下水庫」;所有替代方案都嘗試過了,最後才以興建「人工水庫」的方式,留住部份降水,因應乾季和用水需求。但最近幾年來,包括綠島、蘭嶼和無數偏遠鄉野的「野溪整治」工作,卻「反其道而行」,胡搞濫整的亂象,使台灣自然河川逐漸步向全面「水泥化」的危機。綠意盎然的自然河岸改為高聳堤防,不但景觀醜陋,更阻絕了無數野生動物飲水生存的權利。當八掌溪和汐止洪流突如其來,全國矛頭都指向行政疏失之際,其實我們應該想想:為什麼洪水來得這麼快?治水的邏輯,是不是出了問題?



我們應該正視台灣「河川水泥化」的惡化程度,台灣大小都應能自然呼吸,發揮多樣功能。我們建議中央主管機關應該責無旁貸,全面檢討現行的河川整治政策,追蹤監督補助工程的合理性。各地方政府則應該兼顧生態環境和人文景觀,想盡各種替代方案,將經費作最合理妥當的運用。我們深切期望,二十一世紀台灣的河川能在各方努力下孕育出新一代的文明,重新開展人與水的親密對話。


90.04.04聯合報民意論壇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